不论是中评还是高评,都有评说课的,分数占30%以上,但从我担任4次评委来看,大多数参评老师说课都打不到高分。究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 没有按要求内容说课。现在职评说课一般都说一节课的片段,如只说新课引入,或者概念教学,或者例题教学等。不要去说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材地位、学生现状等。
- 说课无新意。按书本顺序、书本情景、书本例题、书本解决问题的方法来说课,毫无新意可言。
- 重点内容漏讲或不清。一些基本概念的教学,没有讲深讲透,有些模糊不清,甚至漏下没讲。
- 说课中有错误。笔误、口误的发生,甚至是科学性的错误,会使说课的质量大打折扣。
- 引入不得当。引入的情景有失偏颇,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 没有预见到学生的困惑。学生在什么样的内容上会发生困难,教师应在说课中加以点明。
- 没有学生活动。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题,所以学生的学习活动显得尤其重要,如果都是教师的讲解,没有学生的活动,学生只是一个听客,这样的课绝对不是好课,于是说课的质量也就不高了。
- 回答评委的提问质量低下。说课20分钟里包含了5分钟的提问和回答。这个环节最能体现教师的基本功,许多老师因为平时缺少对教学的研究和思考,应对评委的提问慌不择手,答非所问。
成功的说课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让人听得出,按你说课里说的方法去上课,一定是一节好课。下面以《锐角三角函数》为例,谈谈2009年江东区中级说课评比中出现的问题。
说课题目:请你说说初中数学九上《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教学,并说一说你是怎样突破教学难点的。
提问题目:书上“合作学习”1中:作一个30°的∠A(如图),在角的边上任意取一点B,作BC⊥AC于点C,计算\frac{BC}{AB}、\frac{AC}{AB}、\frac{BC}{AC}的值,并将所得的结果与你的同伴所得的结果作比较。有什么不利于教学的问题?
11个参评人员中有7人滔滔不绝地讲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理念。8人用斜坡、电梯作为引入,有些还问学生累不累的问题,这与三角函数没有多大关系。只有1人的讲法与函数有关,但还是没有讲清为什么角度与比值之间有函数关系,只有1人回答问题正确(这2人都得到高分)。只有4人让学生动手操作。有3人出现科学性错误,只有5人用相似三角形说明比值不变。还有一些小问题没有讲的人特别多,如“统称三角函数”、为什么是三个比而不是四个比、sin α不是sin与α相乘、∠的记号什么时候可以省略等等。
如果完全按教材的方法讲课,也是有问题的,因为教材也没有把函数关系讲清楚,教材中的节前语和引入都是不贴切的。但完全按教材顺序和内容说课的老师反而得分不低,这不能不说明这次参评的教师的基本功存在问题。
在面试回答问题时,评委希望参评老师能这样回答:因为Rt△ABC在书本上已经画出,学生都会度量书上图形的边长,所得数据是一个定值,这不利于说明比值\frac{BC}{AB}、\frac{AC}{AB}、\frac{BC}{AC}与边长的大小无关,只与∠A的大小有关。改进的方法是,在书本上只出现30°的∠A,不出现BC,让学生自行选取B点。
而我们的参评人员的回答,让人啼笑皆非。
- 老师1:30°量的话会近似,学生的答案会不相等。
- 老师2:三个比值一起出现学生会混淆。
- 老师3:30°太特殊,与函数没有类比。
- 老师4:学生会比较茫然,不知为什么求比值。
- 老师5:30°是一个定值,学生理解会偏差。
- 老师6:角的内部要作两条垂线。
这节课究竟怎样说课比较好呢?那就先解决怎样上好这节课的问题。下面就这节课谈谈我的设计思路,这样有助于说课的老师把握说课的内容。
- 思路1:先讲清sin α概念,cos α和tan α的概念顺水推出。
- 思路2:引入时不用斜坡或电梯的例子,就说:我们已经学习了几种函数,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种新的函数,这种函数的自变量是角度,应变量是两条线段的比值。顺便回顾函数的两个基本特点。
- 思路3:在黑板上画出三个角,度数分别是30°、45°、60°,分别构成直角三角形,求对边与斜边之比。可以发现,角度不一样,比值也不一样,同一个角,比值也唯一。
- 思路4:让每生在纸上画50°的∠A,再在以边上取点B,过点B向角的另一边作垂线,垂足为C,度量BC和AB,再算出\frac{BC}{AB}(精确到0.1)。问:大家的BC和AB值不一致,而比值为什么一样?利用相似三角形作解释。
- 思路5:由思路3和4可知,α与\frac{BC}{AB}存在函数关系,这种关系的表达式不好写,于是就用符号sin α来表示,即sin α=\frac{BC}{AB},正像用根号表示平方根一样。
- 思路6:讲读法(有中文和英文之分),什么时候可以省略“∠”,什么时候不能省略,sin α不能理解成sin•α,正像\sqrt a不能理解成\sqrt{\quad}•a一样。
- 思路7:求sin30°、sin45°、sin60°、sin50°(用计算器)的值,说明sin60°≠sin30°+ sin30°,正像\sqrt{4+4}\neq2+2一样。
- 思路8:再讲余弦和正切的概念,方法与思路5一样,并说明还有3个比也有函数关系,这些初中以后学,讲正弦、余弦和正切统称三角函数,以及在直角三角形中的三角函数的关系。
收获很大 !!谢谢黄老师
@lsj
这个当然要以直角三角形为前提的。
@黄伟建
如果不作说明,我怕学生到时遇到任何三角形都用两边之比与三角函数联系起来
终于明白了为什么三角函数是函数了
黄老师:我对你的“思路2:引入时不用斜坡或电梯的例子,就说:我们已经学习了几种函数,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种新的函数,这种函数的自变量是角度,应变量是两条线段的比值。顺便回顾函数的两个基本特点。 ”有点不同的看法:“应变量是两条线段的比值”不正确,那只有在直角三角形中才出现的。
这是局限于初中阶段,只能这样讲。
哈哈,我第一个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