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考数学卷媒体点评

细化基础,考查能力

  宁波外国语学校中学高级教师 孙碧嫣

  宁波市教研室中学数学学科组

宁波日报

  一、细化基础,注重双基

今年数学试卷由去年的130分提高到150分,相差的20分基本加在了选择题与填空题中,其中选择题由去年的36分提高到今年的48分,填空题由去年的18分提高到今年的24分,可见基础分值的比例相应提高。放眼全卷,基础知识的考点几乎涵盖了整个《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主要知识。同时,基础题中还出现了“新面孔”,如第4题的基准问题、第9题的举反例、第10题棱的条数,使基础知识点的考查更加细化,要求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更加注重双基,夯实基础。

二、突出实践应用,考查基本技能

数学试卷第17题的停车问题、第20题公共自行车问题、第21题城市规划问题等以社会热点问题为背景,将观察、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基本技能的考查蕴含其中,突出了数学知识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三、避开热点,出其不意

今年数学卷最后的压轴题,一改往年函数几何综合,函数“唱主角”的特点。虽然最后涉及了函数知识,但将更多的知识点的考查转向了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四、稳中出新,考查能力

今年试卷总体难度与去年持平。除第25题维持“惯例”,为新定义型题外,整张试卷不乏一定数量的原创题,确保每位考生在公平的背景下,利用初中三年不断积累的数学综合素养来展现自己的数学能力。

五、注重数学思想,体现数学本质

数学学习的灵魂是数学思想。今年试卷第23题,第25、26题有不同程度的画图要求,重点考查了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基本数学思想,突显数学本质。

反对“题海战术”,倡导培养学生数学综合素养,一直是这几年中考数学试卷传达的理念,今年的试卷延续了这一理念。呼唤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致力于课本资源开发,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而非机械地增加学生的作业负担。

 

稳中渗透新理念 稳中体现区分度

  评点人:初三数学备课组组长 樊行华

东南商报

  一、注重双基 平稳过渡

今年是第一年分值调整为150分,选择、填空题每题4分,不亚于压轴题各小题分值,具有极高性价比。试卷第1~10题,13~16题是基础题,绝大多数学生有成功感,使两极分化趋于平缓。

二、贴近生活 注重应用

注重对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能力考查。第2题“交通轨道建设”、第4题“杨梅采摘”、第17题“车位设计”、第20题“公共自行车租车”等问题,均为考生熟悉的社会热点。

三、求变求新 理念先进

注重数学活动过程的考查,尤其注重对探索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考查。

如,第25题重点考查相似三角形,涉及方程、分类讨论的思想,要求教师不仅关注对计算、画(作)图、推理等数学基本技能的教学,更要关注对学生的数学思维潜力的开发与提高。

试卷鼓励学生不断理解数学思想、积淀数学活动经验,鼓励教师在教学上不断自我改进,并为学生创设必要的自主活动空间。

 

试卷分析

  数学科学两科难易适中

宁波晚报

  前天考完后,不少学生都表示除了英语外,其他科目都不难,所以预料最后开考的数学和科学试卷将是拉开区分度的两科。不过,不少考生考完后表示,这两科难易适中。

数学今年分值调整为150分,试卷里选择题和填空题每题4分,不亚于压轴题里各小题的分值,但是比较容易拿分。镇海蛟川书院初三备课组的一名老师认为,今年数学卷难易比例适当,稳定中体现区分度。

城区一所中学的一名数学老师分析说,实际上近年来的数学试卷一直在抑止“题海战术”、“机械解题”,鼓励学生不断理解数学思想、积淀数学活动经验,鼓励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必要的自主活动空间。

 

函数计算成为送分题,几何回到压轴位置

现代金报

去年计算器退出中考舞台后,计算在中考中的比重大大弱化。数学教师张频说:“过去往往是函数计算和几何结合作为压轴题,现在函数已放到解答题中间位置以送分为主。可见函数的运算要求降低,而数学试题的几何味越来越浓。”

这里说的重几何不是单单说几何在中考试题中比例的增加,而是几何浮出试题水面回到最重要的压轴位置。

最后压轴题,去年把圆放在直角坐标系中作为压轴,今年干脆去掉坐标系,以生活中木匠师傅要用一块矩形的木板做一个尽可能大的圆形桌面为背景,请学生根据提示设计方案。这样以纯几何做压轴。但这种纯几何不是原来的推理步骤过程,而是建立模型,动手操作,严密推理以及与分类讨论思想相结合。最后涉及到了函数运算.但这显然不是题目的关键所在。

所以从种种迹象表明.几何的地位在逐渐提高,对一些基本几何模型要多加留意,这样在考试中遇到问题才能寻找规律.细心分析。

 

注重能力,关注数学本质

宁波市20 1 4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数学试题评析

学科组

今年的中考数学试卷,试题布局合理有序,难易程度恰当。既考查了学生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数学活动经验,又考查了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避免了机械记忆,减轻了学业负担。

一、一题多解,体现“课标”理念

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第11、1 6、1 8题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以1 6题为例,学生既可以步步为营、稳扎稳打计算出大小正方形的边长,然后求出阴影部分面积;也可以巧妙设元,利用平方差公式求得;还可以通过对图形的补割拼接巧妙而迅捷地得出结论。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科学的评价。

二、回归本源,体现科学导向

数学命题严格地以《课标》和各学科的《说明》为依据。而教材作为《课标》的呈现载体,更是命题的重要依据。如第9、2 3、24、2 5题就是对教材的原题改编,取之教材、高于教材。又如第11题是对《说明》的原题改编。这样的处理,一方面体现了学业考试的公平性,一定程度上对于‘‘题海战术’’起到了纠偏作用,体现了中考对教学的导向性。

三、课题学习,传承中考传统

近几年的课题学习基本都以新定义为出发点,每有创新,精彩纷呈。今年的第2 5题继承了这一优良传统,提出了三角形“三分线”这个新定义。题目源自课本习题,背景公平,贴近学生实际。第(1)小题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对“三分线”由感性认
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然后通过对后面两小题的解决,充分考查了学生理解新知、运用新知的能力。本题汇集了等腰三角形、角平分线、相似三角形、方程(组)等知识,立意新颖,具有较好的区分度,还是一个后续可供开发、研究的丰富资源。

四、综合分析,区分能力层次

压轴题以“木匠黄师傅制作圆形桌面”这个实际问题背景为主线,巧妙地把圆的基本知识、圆与直线位置关系、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相似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函数等核心知识融入其中。本题的设计尊重学生的差异,三个小题层次分明。第(1)小题非常容易上手,第(2)小题有较高的思维含量,关注对学生的推理能力、化归能力、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考查。第(3)小题更是不落窠臼,把分段函数和求最值联系起来,设计简洁巧妙,希望学生能运用整体思想和数学直觉抓住题目本质,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本题还是一个很好的组合几何的课题资源,妙趣横生、回味无穷。

综合起来看,整份试卷立意新颖,简约大气,处处突出能力,体现数学本质,是引领今后数学教学的风向标。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