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题目:请结合具体案例共享您在实施课程改革的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及其思考。
作业正文
一、2003年的困惑
2003年新课标刚实施,有很多学习和听课的机会,很多公开课是展示课、示范课。看到的全是课堂上热烈的气氛,如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学生表演、动手操作、探究学习,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学习的热情大增,大家乐此不疲。
但是,数学实质性的东西少了,数学课缺少数学味。课堂中知识点是否落实?双基是否夯实?知识是否拓展?问题是否深入?这些被很多人忽略了。大家关注的是形式,哪怕课堂秩序失控,哪怕宝贵的时间流逝,哪怕学生没有一点收获,新理念一定要体现得淋漓尽致。这分明是作秀,这是对新课标、新理念的曲解,这是对数学的亵渎。
那时我相当困惑。不知道形式重要还是本质重要,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否过时,是否每节课都要创设情景,是否所有知识的获得都要学生探究……。我只知道,教师主体、学生主导是必要的,教师满堂灌是不对的,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动手操作、探究学习是有利于学生能力提高的。但我就是奇怪,为什么一节课花三分之二的时间在欣赏、讨论、操作、探究上,真正留给学生练习的时间却很少?为什么只关注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不关注知识的应用?为什么“热烈场面”往往是肤浅的,而深刻的问题都被回避?
2004年去义乌某中学听一节示范课,课题是《旋转变换》,上课老师是比我年纪大的男老师,他花3分钟展示生活中多种物体运动的图片,花5分钟让学生辨认这些生活现象是不是旋转变换,花15分钟画一个三角形旋转60°的图,花10分钟讨论旋转的性质,接下来10分钟学生练习(全是画图),2分钟小结。
课后我与执教者交流。
我:“旋转变换就一节课吗?”
执教者:“是的”
我:“学了旋转变换的性质,为什么没有应用?”
执教者:“书上没有应用”
我:“为什么不渗透变换思想?”
执教者:“变换思想是什么?”
我:“有一条很有用的性质‘旋转变换中,对应边的夹角等于旋转角’,你为什么不补充?”
执教者:“这是竞赛里的内容”
在以后的试卷里,我们随处可见旋转的题目,旋转画图倒很少,更多的是旋转性质的应用,旋转思想的体现,即通过旋转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旋转变换中,对应边的夹角等于旋转角”这一性质在解决问题中也屡试不爽。
在十多年的实践和学习中,终于知道了答案,跟风、应付是一些人做法,对新课标理解不深是许多人通病,对数学本质问题理解不到位是主要原因。慢慢地,作秀少了,传统多了,双基落实了,实实在在的课又回来了。
二、2012年的困惑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传统的教学方法又占据了主导地位,教学新理念身影不再,教师一讲到底,学生很少参与教学活动,教师很少改变预设的计划,随机应变没了,教学智慧不见,完完全全是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教。又回到了另一个极端,再次困惑。
2012年3月我被教育局邀请去宁波北仑进行教育视导。北仑区在2003年作为首批省级课改实验区,在我市率先进行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是我市课改实验的“排头兵”,随着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 学校生活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局面开始形成,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手成为教师的共识。北仑区在当时成了与全国课改实验区齐名的教育改革热土。近十年了,义务教育课程改革静寂下来后,当初形成的一些共识已很难在这次视导的课堂上看到。从总体上说,课堂教学改革尚未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教师教学方式单一、学生被动学习、个性受到压抑等顽疾未能从根本上得到有效医治;注重双基的优良传统顽强地得以保留(并无贬意),但过于强调被动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依然普遍存在。
这次视导普遍存在的问题是:
继承传统多创新发展少,教师讲授多学生探索少,提问回答多动手操练少,就题论题多拓展变式少,尊重书本多体现个性少,按部就班多教学智慧少。
三天时间里听了17节课,一共记下执教者在课堂上发生的问题或错误39个。有些是科学性的错误,有些是语言表达的问题,有些是教学策略的问题,有些是例题选择的问题,有些是解题方法的问题,有些是教学机智的问题。
有相当一部分的老师,教龄已经不短了,但依然缺少教学经验和教学智慧,他们用传统的教法、传统的例题、传统的结构组织教学,很少反映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新理念。恐怕学生不知道,把该由学生思考的问题,教师自己说了;把该由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自己答了;把该由学生写的过程,教师自己写了。包办代替现象严重,台阶铺设太低太匀,其实很多的担心是多余的,抽去几个台阶、增加台阶的高度也许会收到意外的收获。
三、我的思考
我们应该多一点自己的思考,不要跟风,既不要作秀,又不能丢弃新理念精华。既不丢弃传统,又不能一味传统到底。一个教师的成长途径是多样的,湖北省武汉市教科院裴光亚写过好多我们值得一看的好文章,摘录两段如下:
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非常重要。如果一位教师,在他的青春年华都碌碌无为,很难指望他的未来。因为人们曾经用“春蚕”、用“蜡烛”来比喻教育人生,这是一个奉献的过程,在某种意义下也是一个没落的过程。不论你具备怎样的学历,毕业于何种院校,如果没有进取的愿望,没有人生意义的追求,没有向往,没有对教师使命的崇高理解,你的水平都将向同一个层次聚焦,这个层次便是中学。一切事物都向阻力最小的方向发展,人的发展也不例外。沿着阻力最小的方向,这是一个极限过程,以中学水平为极限。当你以高学历为起点时,这将是一个单调下降的过程。
这就是部分中学数学教师的“命运”, 试想一下,这是多么悲哀。但我们并不因此而失望。因为导致这种命运的前提是没有内心追求和外力支持;更因为我们知道,平凡的岗位同样可以立功、立德、立言。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自我设计,通过专业成长的道路,来改变这种命运。当然不是指改变你的处境和身份,而是改变其内心,提升其素质,使你强大起来。当你有社会担当,有人格尊严,有与大师平等对话的胆识,有在数学教学领域自由骋驰的本领时,你的人生就是灿烂的。
我认为教师专业成长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途径:
1、同伴互助
校本教研要创新。可以是学案、教案的编写,可以是例题的设计和解答,可以是听课和评课,可以是教师专业基本功比武,可以是数学专题研讨,可以是数学沙龙,可以是指定老师的发言。
2、专家引领
聘请专家指导也是一个很好的形式。可以是专题讲座,可以是技能辅导,也可以是课堂评价和试题评价等等。
3、个人研修
教师的专业成长更重要的是个人研修。要认真备好每堂课,关注课堂上每个意外的发生,多反思多写反思笔记,多解题、多解难题,提高一题多解的能力,关注学生作业和考试中发生的问题,关注学生思维过程、出错原因,多看专业书籍和文章,多上网向高手、专家学习,多积累资料,学习编制数学题的技巧,提高命题能力,学习课堂数学表达能力,为成为一个具有教学智慧、对数学有良好的敏感度、能洞察学生内心的优秀教师而不懈努力。
课程改革了,理念要更新,思想跟进。这次国培计划—-义务教育骨干教师远程培训对我来说是一个极好的机会,许多困惑解开了,自己的许多观点得到了印证,原来模糊的想法得到了澄清。我要将这次培训中获得的新理念应用到我的教学实践中去,使自己的专业水平再一次得到提升。